刘玉霞:一日游遍老广州
文:美例 图:美例 内容赞助商:莲香楼
姓名:刘玉霞 出生年月:20岁 籍贯:广东肇庆 血型:A型 星座:魔蝎座 身高:158cm 体重:45kg 职业:行政助理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暮暮朝朝又一载,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行者。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状态,各有各的心路历程,也各有各的价值观念,这都是不能强求的。在物欲横行的今天,如果一个人注意调适自我,对物欲的追求少一点,对精神的追求多一点,多一份闲云野鹤的生活,少一点尘世的俗累。那么就可以很从容地欣赏沿途的景色。
【第一站荔枝湾】
荔枝湾,荔枝涌,全名荔枝湾涌,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一处著名景区。荔枝湾有新旧之分。旧者位于荔湾路驷马涌彩虹桥附近,为荔枝湾故址。新荔枝湾指位于龙津路到多宝路一带,即泮塘周围的(上、下)西关涌,从清末起被称为新荔枝湾。如今的"荔枝湾",多指后者。
"荔枝湾"大石
广场的大石上有当代著名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题写的"荔枝湾"墨宝真迹,是荔枝湾地标。石大,字也大。石上字体笔力千钧,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得钟王墨法;直笔劲书,汪洋恣肆,随意挥洒,线条奔放呈左倾之势,动感强烈,颇有毛主席书法气势。
这里的各条街巷中随处可见明清时期留下的繁华点滴
小巷里面卖着各种小吃
文塔
文塔又称文笔塔、文昌塔,坐南朝北,高13.6米,底座为石脚,塔身为大青砖所砌,属明代中期至清代建筑,其整体风格与广州琶洲古塔和香港新界屏山聚星楼相似。文塔旁边有一棵参天细叶榕古树,树龄157年。
美丽的荔枝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色古香,一个老广州的生活场面。真不愧“一湾清水绿,两岸荔枝红。”
【第二站沙面】
沙面,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已被开发成国家5A级景区,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
沙面的建筑多数是19世纪末期建造的。主要有领事馆一类的政治性建筑,教堂、学校一类的文化性建筑,银行、洋行一类的商务办公建筑……沙面的建筑基本属于西欧的形式和风格,它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总体以英式和法式为主的西方古典建筑群。此外,还有哥特式、新古典式等形状、风格各异的建筑。1996年。沙面的建筑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面岛上的建筑整体都不高大,四五层最多了。不过也有高大的,诺,咱中国海关一直是高大全的典型代表。
沙面基督堂是英国圣公会在沙面广州英租界设立的一座专供外侨礼拜的教堂,位于沙面五街,建于1864年。
这里的有着与广州其他地方不同的氛围和生活节奏,由于岛上实行交通管制,因此没有那种交通拥阻、废气污染的问题。像某些欧州的小城一样,这里的路边有许多家咖啡馆、也有宾馆跟餐店以及酒吧之类的,人行道上放满了优雅的小桌椅。
沙面的异域风光也是很多婚纱摄影的选择地,因此有不少的新人跟摄影爱好者过来拍照。
沙面作为历史文物得以保存,便在期间放置反映二十世纪的一些风雨人情雕塑,值得一看。
走进沙面,恍惚中仿佛行走在异国他乡,明显的感受到与广州其他地方不同的氛围和生活节奏,不经意一丝慵懒的情绪涌上心头。由于岛上实行交通交通管制,车辆和行人都很少,没有那种交通拥阻、废气污染的问题。像某些欧洲的小城一样,路边有许多家咖哩馆、餐厅等等的。人行道上放满了优雅的小桌椅。举目尽是参天古树,穿梭在百年高龄的老榕树下,婆娑的枝叶替我们挡住炽烈的阳光,就连空气里,都一定弥漫了岁月的味道。
【第三站上下九】
上下九步行街地处广州市荔湾区(俗称西关)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之间,是广州市三大传统繁荣商业中心之一。全长约1237米,共有各类商业店铺238间和数千商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当今商业步行街中西合璧的四大西关风情特色,并构筑成一副独特的、绚丽多姿的西关风情画,营造出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闻名遐迩的上下九商业街位于老城区西关,东起上下九路,西至第十甫西,横贯宝华路、文昌路,全长1237多米,全路段店铺林立、共有商店300多家,日客流量达60万次。荟萃了岭南文化中的岭南建筑文化、岭南饮食文化和岭南民俗风情。
在上下九步行街的广场上,伫立了一个巨大的中国旅游标志雕塑--马踏飞燕。
全面整饰过的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往日的荆钗布裙摇身一变,开始光彩照人起来。满眼古色古香、以浅灰为主色的仿古建筑,干净明丽、清清爽爽,衬着来来往往、穿着各色各样的时尚衣裳的人们,很是赏心悦目。这条长约800米的街道集齐了购物、娱乐于一体,街内物品应有尽有,而且价廉物美.
来到上下九步行街,才会发现原来“食在广州”这句俗语真的是扬名海外,看步行街里的各家食肆的爆满程度就知道了,许多人来都是指定要来上下九品尝广州的风味小吃,像莲香楼等等老字号成为了老外的“觅食”首站。
夜幕下的上下九,骑楼上的霓虹闪烁,万紫千红,五彩斑斓,美轮美奂。顷刻间,老屋换新颜,平添了更加妩媚迷人的气息。
来到上下九步行街,这里浓郁的岭南传统文化氛围,仿佛让人穿越回到旧时的广州城;而街道两旁的骑楼历久弥新,在这条超过一公里的商业街上分布着近千商户,时尚品牌琳琅满目,街上形色靓影,新潮时尚的氛围,让人目不暇接。传统与时尚在此融合共生,交相辉映,赋予了上下九经久不衰的独特而迷人的魅力,是寻找羊城传统踪迹,感悟时代变迁的绝佳去处。
【第四站北京路】
北京路是广州市越秀区一条集文化、娱乐、商业于一体的街道,地处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也是广州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日均人流量约40万人次,节假日更达到60万人次以上,高峰值达百万人。
北京路北起广卫路,南到沿江中路,全长1400多米。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以中山四路与北京路交叉处为中心向四方伸展的商店群区,东起仓边路,西至广州起义路,北起财厅前,南至大新路,延及高第街一带。步行街从1997年2月8日开始逢双休日实施准步行,至2002年1月1日实现全日步行。目前,前后经过五次扩容的北京路步行街长度已突破千米。
肚子饿了,来到北京路的某餐厅填饱肚子先,正在认真的看着餐牌。
北京路拥有两间电影院,分别是青年文化宫电影院和永汉电影院,也邻近市一宫电影院。永汉电影院是老字号的都市影院
北京路的仙湖街也有几个间莲香楼的老字号,像莲香楼这样的老字号在广州开了好几家分店。
街上的饮料便利车
街中标志景观面前挤满了拍照的游客。
北京路从清代起已有壁鱼堂、汲古堂等书店和曾宗周朱墨店、刘中山笔店,这一带还聚有大量刻书坊。现在北京路上有两间琴行、六间书店,分别是有着建于1952年的新华书店、建于1954年的儿童书店、科技书店、联合书店、古籍书店、教材书店和外文书店。北京路附近还有文具用品店三多轩和古玩店集雅斋。
灯下行人,一路逛荡,面带笑容。穿行街上,昏黄一片,丝丝暖意。
北京路在2002年7月初整飾工程路面開挖過程中,掘出了自南漢以來共五朝11層面的路面和宋代拱北樓基址。有關單位更決定用玻璃鋼罩覆蓋其上向市民展示,幷於2003年1月以“千年古道遺址”正式開放。
这一区域历经十多个朝代及两千多年的沧桑,但他的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这种奇特的现象创造了国内外城市建设中罕见的历史景观和历史文化。广州百货大厦、新大新公司这种市级大百货商店也建在北京路上。
北京路的路牌标志
走到最后看见了这间酒店,看起来很漂亮了,就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
与中山四路相连接的路口。
北京路标志性景点下的莲香楼
从北京路路名的变迁,也可以读出中国历史变幻。
北京路原来叫“永清门”,辛亥革命后针锋相对,易名为“永汉路”。
1936年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逝世,又易名“汉民路”。
广州解放后恢复原名“永汉路”。
“文革”期间,“因革命需要”易名北京路并沿用至今。
“文革”后,北京路虽然没有再改名,而老字号则纷纷恢复原名,不少外国媒体就是从这些店名的改变嗅出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的。
广州近代史的一切游行示威活动,北京路都是队伍的必经之路。
1937年12月9日,抗日救亡运动达到高潮,广州学生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示威游行。
恰好,郭沫若来到广州,群众推举他为领队,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今天的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时尚浪漫,周围文物古迹荟萃,是广之旅必到之地
站在北京路的步行街上俯看玻璃窗下古老的街石,你会有着恍如穿越的感觉。视线之上,是俗世的繁华,吃喝玩乐、熙熙攘攘;视线之下,是两千年的沧桑印记,雨雪风霜,筚路蓝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