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格律诗的一段情缘

我和格律诗的一段情缘


:张文赫 图:候项乾 内容赞助商:西周私塾

我想,人们是需要有诗心的,有了诗心会慢慢滋养出诗性,有了诗性便会有诗情,有了诗情,人生便会少去许多不快而增添许多诗趣。而人生,总该写首像样的诗。


儿时读诗,不解其意,只是牙牙学语般背诵着古诗。殊不知,诗渐渐地影响着我以后的生活。从此,我看月亮会想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看河流会想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学琴时会吟“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写生时会唱“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那是一种无可言说的感觉,是一种只有自己可以体会到的喜悦。

随着年岁增长,曾经隐藏在朦胧外壳下的诗境更加清晰,美到极致,让人向往,使人迫切地想要探其究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仿佛很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又似乎很近,这是诗的境界,是诗心看到的画面。

我曾想象过自己化身古人,置身高山之巅、河海之边,或是素亭雅榭,观山看水,画竹听琴。用一颗诗心,看着诗在宙宇间化成点点清亮明珠,照亮整个生命。我想,只要有一颗简单纯粹的诗心和超越浮华的诗情,终将培养出独一无二的诗性从而达到无有功利的诗境。

2015年7月,我有幸参与西岭雪老师的诗词格律课,开始了学写格律诗词的短暂夏天。这个班,主要是面向中小朋友和她们的妈妈的,我跟着弟弟妹妹们一起学习,非常羡慕那些弟弟妹妹可以在思想最为灵动时做得好诗。孩子们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诗境”,有“真”有“趣”,无“忧”无“虑”,孩子写的是事物“本来”的样子,就算有只字片语不合格律,那意趣却实在精妙至极。


<咏夏>
风清闻雨堤悄绿
雨静听蝉露尚淅
心羡水穷云起处
梦憧带月荷锄期

共同学诗虽只有短短几天,大家却似乎认识了很多年。或许,我们早已在诗的世界中相识,这次相聚不过是久别重逢。试想如今的人们,究竟多久没有如此纯粹且尽心尽力地完成过一件事情了?在这里,博士可向小学生请教,家长可向孩子学习,毫无身份、地位、年龄、阅历的差别,每个人心中只有“诗”。非常开心这次相聚,非常开心遇见如此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日的最佳诗作均出自孩童之手,童真童趣,清亮纯净。如此可见写诗与学习的年数无关,心下而大人写的则是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即便其格律严谨毫无纰漏,可意趣却实在相差甚远。我觉得,西岭雪老师正在做一件非常值得支持和拥护的事情,毕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我们不该眼睁睁看着如此美妙的诗词逐渐消亡而不置一词,实在不敢想象,若有一天,这世界无诗,将会变成什么模样。

从前,我只是一个读诗的人,现在,我变成了一个作诗的人。我也可以学习古人看初日高林,闻钟磬余音;入空山幽篁,抚明月心琴;听大漠孤烟,赏长河落日;临碣石之东,观桑海之云。写诗方知诗,何谓精妙,何谓平庸,谋面之初便可定矣。诗词格律易学,清丽境界难至。

《咏西府海棠》
一夜春风催夏昂,湘帘慢卷探清芳。
盈盈绿鬓皆失色,点点绛钗独溢香。
淑态绰约无乱曲,幽姿娆媚有齐妆。
心忧霜至花眠去,不喜秋涛不忍荒。


通过学诗,我看到了一个未曾见过的美妙世界,每每有心动之景色画面,第一个念头便是写诗将其记录;每每有诗作完成,内心的满足之感实在难以言喻。中国诗词,让我们的心灵不死,让我们的心灵于虚华中显示出平静的姿态,不为无谓的悲伤呻吟,不为幻假的欢愉沉沦。诗与心灵相通,可以引领迷途的人们勇敢迈入时岁的河流,感受世界,品味生命,让人们以“渐修”的方式“顿悟”出生命的道理。

注:作者为浙江传媒大学大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