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文/图:香草         内容赞助商:御临新闻  2018年3月14日

在你的人生历程中,可能到过或经过很多地方,有意或无意,偶然或必然,一些人,一些事,一个让你爱

不释手的手工绣包,一个泛着光泽的铜器,一张门票,明信片——顺手,你把它们丢进随身携带的行囊。

    时隔几月不经意翻看,旅行故事又再次浮现。而此时眼前浮现的是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京都是一个奇妙的城市,有一半睡在沉静的历史里,睡眼惺忪着,迟迟未肯醒来。另一半则是极端的繁华,兴冲冲地追赶着潮流的脚步,唯恐被新时代遗忘。新的坚持和旧的固执,在这里携手和谈。

   

   

这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沿途所建的亭台楼阁和古刹神社数不胜数。这些建筑丝毫不见金碧辉煌的

浮华。 黑瓦的屋檐,敦实的圆木,石头铺就的小径,洗尽铅华朴实厚重。让人仿佛穿越到千年前的日本平安时代,又好像回到了我国南北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情景在另一个国度得以重现。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随意进入任意古寺,安宁四周的使人缩小了身体摆动的幅度。寺里的大殿内光线比较暗淡,木地板,木格子推拉窗色调沉郁,质朴沧桑。拉开推拉门,一幅光线明亮,色彩缤纷的自然画卷就展现在眼前,让你惊叹建筑物与景观是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大殿的榻榻米上静坐良久,亦是无人打扰。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登上清水寺对面的山林,遥望寺庙的木制高台。想起林徽因那句,旬日来眼看去的都是图画,日子都是可
以歌唱的古事。

    从清水寺出来是一条名为“二年坂”的小巷,走在狭窄繁华的古街上,仿佛走进德川时期历史的线装书中,几百年前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古街两旁一栋栋二层建筑的屋檐相叠,格子结构的木窗,隔窗都别具匠心。沿街两侧的地面石槽中流淌着清亮亮的渠水,庭院拐角都摆满了各式盆栽植物,即便门前停放的单车也似
乎在有意中透着无意的美。这里的人也都保留了传统的习俗,逢节假日或是心情好的日子都会换上传统服饰,
结伴而行或独自赏景,一切都在于自己的喜欢。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京都的格子门和格子窗切工要比其他城市来得细腻,看过一本书里曾经介绍过,这种直切到二楼墙体的细
缝的窗户叫做“蟋蟀窗”。说是古时候,许多武士会沿着这些街道上山,到庙里朝拜。商家是不准注视的,一
旦被抓住,可能以非礼之罪而遭逮捕。因此蟋蟀窗让他们得以透过垂直的缝隙偷偷看底下经过的人。这些窗户
让我想起过去那段沉迷侦探小说的岁月里,我是如何透过百叶窗偷偷打量窗外经过的人,尤其是那些看起来神
秘兮兮或是举止怪异的人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沿街的老房子大都辟为各类手工艺或土特产的店铺,走进一家小瓷器店铺,从各地搜集独特的器物:咖啡杯,碗,盘子,香炉,布料,藤编小蓝......玲琅满目摆放在木架上。店主是穿着布衬衣系围裙的中年女子,热情的打着招呼,发现我们非本地人后便一直笑意盈盈的继续折着她的纸袋。选了一双木屐,上面人字形布条是传统的日式染织布料,陈旧的颜色看起来素简。她大概开心我做的选择,问我是否立即穿上,我点了下头,随即,暮色中又多出一双“哒哒......”声。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咖啡,日文汉字写作“珈琲”,左边是玉,他们把这珍贵的饮料当成如玉般的珍藏。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旅途不是走马观花的景点游,最好能够真正进入这个国家的日常生活。在京都时间很短暂,却也是尽可能
的用眼睛去观察和印证它的细节。在大街上走走,在小店铺里欣赏工艺品,在小餐馆里吃当地人的菜品,与手
工艺人交谈,与当地人接触。

    因为文化的同根性,相比参观西方文明,日本文化吸收容易很多。在这里,新旧京都交错并列的景象并不
会使你瞠目结舌,比如说,在环绕京都御所偌大的京都御苑外会看到麦当劳的金色拱门招牌,在满是年轻人的
星巴克咖啡店附近就是一栋古老的木制结构商店,店门口长长的架上正晾晒着面条。这些会让我想到了北京的
前门或是成都的宽窄巷子。不同的是我们出现新旧两种文化并列基本上都位于大景点内,而在京都可能就在某
个街道上。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日本)——洗尽铅华的京都

    连日来流连于京都旧巷子,窄长的青石路,杂乱交错的电线杆,墙角边各式盆栽。整个夏日午后,空气里没有什么声音,相比我们居住的嘈杂城市,这里却停滞在一种旧日的意兴阑珊和波澜不惊中。我从心里羡慕京都的人,他们生活在一个传统文化气息浓郁又美如诗画的地方。注重保留历史遗迹与良风美俗,同时也在创造着一个新的时尚与魅力的京都。

    我们常说,生活的艺术,就是使生活的每一刻都变得美好的一种方式。而京都人就是如此这般,生活的细致美好。